维护稳定央国债行拟债市借入
在接连“喊话”提醒长债风险后,维护稳定央行将于近期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债市债人民银行网站7月1日消息,央行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拟借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入国评估基础上,维护稳定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债市债受该消息影响,央行当日国债期货全线收跌,拟借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攀升。入国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维护稳定在10年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之际,债市债卖出国债有利于稳定长债利率,央行防范利率风险。拟借
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入国反向关系。如果投资者积极购买国债,债券价格将上涨,收益率下降。相反,如果央行出售国债,国债价格将下跌,收益率上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央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后,可以将这些国债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进而压低相关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这是本次公告发布后,债券收益率大幅度上升的原因。王青判断,央行将主要借入10年期及以上期限的中长期国债,至于借入规模、是否或何时出售,将由央行根据债券市场形势而定。
今年以来,由于“资产荒”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显著下降。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下降至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84%下降至2.46%,分别下降27和38个基点,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央行在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了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无风险资产相对缺乏等因素的影响。
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也提醒了相关风险。他强调,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提示,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和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积累。同时应当看到,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近期央行多次提醒,其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交易操作是双向的,并不是一味买入,也可以择机卖出。这是央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进行观察、评估基础上,审慎做出的决定,表明央行近期将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卖出操作。这将影响债券二级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可能影响利率走势,进而避免中长期国债利率过度偏离合理水平。同时,央行通过此举,提醒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注意防范投资中长期债券可能产生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
责任编辑:杨莉
(责任编辑:休闲)
-
近年来,我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振企业信心,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延边豆香园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代表之一,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不仅实现自身高速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 ...[详细]
-
市场监管总局解读《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 系统性指导经营者做好反垄断合规工作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此前由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出台的《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指南》对经营者统筹做好反垄断合规工作作出了系统性的指导。反垄断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双11又来了,红包补贴、优惠叠加、定金、尾款……玩不转的规则,看不见的套路,让消费者叫苦不迭。11月3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提醒广大消费者,双11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10月30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举行2020上海特色伴手礼优选轮公开评测会,经过近4个多小时的评测,“2020上海优选特色伴手礼”金榜)和& ...[详细]
-
宿松融媒讯1月15日上午,安庆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陈嘉及有关科室负责同志到宿松县督查残疾人证到期换证工作,县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督查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上门入户等形式,认真听取了当前我县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史晔记者薛庆元)2020年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消费规模再创新高。然而花里胡哨的促销规则、营销广告的轮番轰炸等还是让不少消费者直呼“套路深”。为更好了解双11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0月31日,福建永辉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永辉)就福建永辉三明万达店超市销售人员直接脚踩冻货上行走事件公开向顾客朋友致歉。福建永辉表示十分愧疚,现己将该门店柜台内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11月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日。为了最大可能满足展馆内参展人员及展商的就餐需求,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进博会形成了“临时供应+流动餐车+应急供应&r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由于2006版《台州市旧机动车买卖合同》依据的《合同法》已经废止,且旧文本的部分条款难以满足当下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新需求。日前,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对2006版《台州市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11月16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公开曝光8起典型违法案件,主要涉及商标侵权、出租车计价器作弊、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重庆赋予晨商贸有限公司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1 ...[详细]